素面朝天也能吃得有滋有味兒——“炒餅”的叫法很直截了當,把餅放在油鍋里炒就是一道滋味十足的主食。在久負盛名的面食故鄉山西,也把炒餅叫作“爐卜”。清代著名的書法家馮士翹寫過一首詩:“徒步特游發鳩山,漳河源頭碧水翻。下山行至石哲村,進宅解渴來打尖。主人端出待客飯,粗糧細做爐卜香?!彼f的爐卜就是我們現在俗稱的炒餅,詩里介紹了坐客的時間、地點和情境,只可惜沒有談到主人家做爐卜的方法。但是有談到“粗糧細做”,看來古代的人在飲食方面已經很講究食材的營養與健康了。
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,炒餅確實是一頓很隨意的飯,既是菜也是主食。用包餃子剩下來的面簡單地搟幾下,烙成餅、切成絲,就能炒出一大盤子有滋有味兒的美食。而且配料也是簡單地可以信手拈來的材料,冰箱里有的蔬菜都可以拿來和餅絲一起炒,炒出來的食材有種干煸菜的味道,麻辣焦香,引人口水直流。
除了炒餅,我還喜歡再上面添個荷包蛋,配上辣椒醬一起吃。荷包蛋底面煎得焦黃發脆、中間溏心,濃香四溢、似流還止的蛋黃搭配上麻辣鮮香、干煸十足的炒餅,滿滿一大盤,很快就見底了。這樣子吃炒餅我還真不好意思當著外人面,顯得我特餓似的,實在是因為這道配著煎蛋的炒餅太太太美味了。
辣白菜素炒餅
材料:面粉200克,清水120克,雞蛋1個,芝麻粒少許,辣白菜50克,胡蘿卜半支,紅辣半朵,香菇2朵,洋白菜1/4個,大蔥20克,韓式辣椒醬30克,香油10克,醬油5克,鹽少許。
辣白菜素炒餅的做法
1.清水分2-3次倒入面粉里,揉成光滑的面團。在面團上蓋好保鮮膜,醒發15分鐘之后,用搟面杖搟成4-5mm高的圓餅。
2.平底鍋里倒入食用油,油熱后轉中小火,放入圓餅。
3.一面烙好后翻到另一面,待兩面變成金黃色后撈出來放在面板上放涼。
4.用刀將烙好的餅切成3-4mm寬的餅絲。
5.準備煎荷包蛋。在平底鍋里倒入3-4克食用油,用刷子將油薄薄地涂抹在鍋底。
6.油熱后轉小火,倒入一顆雞蛋,撒少許的食用鹽。
7.用小火慢慢地煎,待中間的蛋黃凝固后即可關火,稍微晾涼后取出盛盤。
8.按照個人的喜好在蛋黃上面撒少許的芝麻粒。
9.胡蘿卜去皮后清洗干凈,切成寬半厘米、長3厘米左右的薄片。
10.紅椒洗干凈后也切成寬半厘米、長3厘米的長條。
11.香菇去掉老梗,洗凈后豎刀切成薄片。
12.洋白菜切成寬2-3毫米的細絲。
13.大蔥斜刀切成段備用。
14.在一個容器里倒入韓式辣椒醬,加適量的清水稀釋一下,攪拌均勻。
上一頁 1 2 下一頁

